59岁女子天天吃维D预防骨质疏松,半年后
2025/2/16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次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故事情节纯属虚构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。
深秋的午后,医院门诊坐诊,一位满脸焦虑的女士颤抖着将一叠检查报告递到我面前。
"王医生,我这是怎么了?我一直在吃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,可现在怎么查出尿毒症了?"刘阿姨哽咽着说道。她今年59岁,是一家珠宝店的老板。翻开检查报告,我看到她的血钙值高达3.2mmol/L,血肌酐和尿素氮也远超正常值。这让我不禁回想起之前遇到的类似病例,看来又是一个过度补充维生素D导致的悲剧。
"刘阿姨,您平时都吃多少维生素D?"我轻声询问。"每天都吃两粒,一粒国际单位,听说多吃点对骨头好。"刘阿姨说着,从包里掏出几瓶维生素D补充剂。
原来,刘阿姨因为更年期后担心骨质疏松,从去年开始自行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。她觉得维生素是营养品,吃得越多越好,而且坚持每天都在室内运动,很少晒太阳。"我这半年来总是感觉口渴、多尿,还经常头晕恶心,以为是更年期症状,没想到会这么严重。"刘阿姨叹息道。
听完刘阿姨的描述,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。许多人都认为维生素D无害,但实际上维生素D过量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。维生素D确实对人体非常重要,它能促进钙的吸收,维持骨骼健康。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钙离子升高,引起高钙血症。而持续的高钙血症会损害肾脏功能,导致肾功能衰竭,最终发展为尿毒症。
我向刘阿姨解释,正常人每日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是-国际单位,而她每天服用国际单位,远远超过了安全剂量。加上缺乏阳光照射,体内维生素D代谢紊乱,才导致了目前的状况。
张护士长也来到诊室,她分享了一个类似的案例。去年,一位63岁的李女士因为害怕得骨质疏松,每天服用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,结果半年后出现了严重的肾结石。
维生素D摄入过量的症状通常包括:
食欲下降、恶心呕吐、多尿、口渴、腹痛、肌肉无力等。如果持续过量摄入,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、高血压、精神混乱等并发症。"那我现在该怎么办?"刘阿姨急切地问道。
我建议刘阿姨立即停止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,进行对症治疗。通过适当补液、利尿,帮助降低血钙水平。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,调整治疗方案。
预防骨质疏松,除了适量补充维生素D外,更重要的是:
适度进行户外运动,让皮肤晒太阳,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。保持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制品等。
通过两个月的治疗,刘阿姨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。这次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,任何营养补充都需要适量,过犹不及。
作为一名医生,我经常遇到因过度补充维生素而导致健康问题的患者。补充维生素D固然重要,但必须遵医嘱,注意用量。建议在补充前先进行血液检查,了解自身维生素D水平,再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补充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人群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不同。老年人、孕妇、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谨慎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。
近年来,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维生素补充剂广告,很多人盲目跟风购买。殊不知,过度补充不仅无益,反而可能危及健康。中国营养学会建议,健康成年人主要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晒太阳来满足维生素D的需求。如确需补充,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每当看到类似刘阿姨这样的病例,我都感慨万分。健康需要科学维护,切莫盲目追求。过度补充维生素D的教训,值得每个人深思。在临床实践中,我发现很多患者都存在补充维生素的误区:
认为天然维生素无毒副作用。过分依赖保健品,忽视日常饮食调理。
不遵医嘱,随意加大服用剂量。补充维生素时缺乏针对性。
预防骨质疏松,除了适量补充维生素D,还应从生活方式入手:
坚持运动,特别是负重运动,能够促进骨密度提高。
保持正确饮食习惯,适量摄入钙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。
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,早发现早干预。
保持良好作息,避免熬夜、吸烟等不良习惯。
通过刘阿姨的案例,我希望能提醒更多人:科学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。不要盲目追求高剂量,应该遵医嘱,讲究方法,既要预防不足,也要防止过量。维生素D确实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,但并非越多越好。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,用得恰当可以防病保健,用得不当则可能伤害健康。希望每个人都能吸取教训,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面对铺天盖地的营养补充品广告,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相信科学,遵医嘱,让健康真正成为人生的财富。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建议和期望。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健康,让补充维生素不再成为健康的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