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骨转移的治疗

2022-6-16 来源:不详 浏览次数:

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0%~15%,晚期肺癌合并骨转移的比率可达30%甚至更高。虽然骨骼坚硬如石,但是当癌细胞转移扩散起来,再坚硬的骨骼也经不起癌细胞的侵袭,并因此发生一系列骨相关事件(SREs),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。临床上可表现为骨痛、病理性骨折、高钙血症,亦有贫血、血小板减少等,不同的转移部位,症状不尽相同。骨转移部位及症状表现脊柱和躯干骨近端是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。发生于脊柱者占50%,股骨占25%,肋骨和胸骨占12%。因骨转移的部位不同,症状表现也有差异。例如肋骨的转移可能引起胸痛,或者胸部局部压痛;脊柱的转移会压迫脊髓,从而引起神经症状(如肢体感觉丧失、肌无力、麻痹等);如果转移到骨髓,骨髓的造血功能会遭到破坏,出现造血功能低下。晚期的骨转移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乏力、消瘦、低热、抑郁等表现[4],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限,甚至连生存都受到威胁。骨转移治疗方法对于骨转移,应采取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,全身治疗如通过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来治疗原发肺癌,控制源头杀死癌细胞;局部治疗如采取放疗、手术、镇痛治疗等手段,来缓解骨转移导致的疼痛。全身治疗01化疗[4]全身化疗可杀死体内转移扩散的癌细胞,改善骨转移患者的症状。02靶向治疗[4]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、阻断信号传导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治疗方式,它还可以抑制骨的重吸收,改善病理性骨折的发生。03免疫治疗[6]免疫治疗通过重新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,召集免疫细胞来杀伤癌细胞,“对付”肿瘤骨转移也是有“两把刷子”。免疫细胞参与了两种不同类型肿瘤休眠的建立。一方面,潜在的休眠肿瘤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竞争其休眠的骨内生态位,另一方面,免疫细胞也能够抑制转移癌细胞或原发癌细胞,平衡肿瘤增殖能力和免疫介导的对肿瘤的杀伤能力,从而诱导肿瘤进入休眠状态,这个过程被称为免疫介导的休眠。局部治疗01骨改良药物治疗[4]癌细胞转移到骨后释放出可溶性介质,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。(促进骨吸收、形成,对骨发育、生长起到关键作用)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可溶性介质的释放,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。骨改良药物就是一类影响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,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发挥作用: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诱导破骨细胞凋亡,从而抑制骨吸收;②抑制破骨细胞成熟;③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;④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;⑤抑制肿瘤细胞扩散、浸润和粘附于骨质。因此骨改良药物可显著降低骨转移破骨活动,预防和延缓骨转移相关事件(SREs)的发生。图片来源:摄图网02镇痛治疗[4]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疼痛,切勿盲目治疗。专业医生在使用镇痛药物之前,会结合世界卫生组织(WHO)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,先评估患者属于轻中重度,给予不同的镇痛药止痛。一般轻度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药物缓解,阿片类药物则常用于中重度疼痛。03放射治疗放疗对于70%以上的肺癌骨转移患者有一定疗效,既可以缓解疼痛、改善生活质量,又能避免出现病理性骨折。而且是脊柱转移致脊髓压迫的重要治疗方式。放疗包括体外照射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类。对于孤立骨转移灶采用体外放射治疗,而多发骨转移灶也可以考虑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疗[4]。04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痛感,避免骨折并尽量恢复功能。尤其是股骨近端以及髋关节区域的骨转移更需要积极治疗。孤立骨转移灶常推荐手术治疗。05介入治疗[4]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技术的一种,其具有创伤小、副作用少等特点。主要包括消融治疗、骨成形术等。①消融术利用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导致病灶组织中的肿瘤细胞“死亡”的一种精准微创的治疗技术。②骨形成术骨成形术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(又称骨水泥)经穿刺通道注入病灶内,从而达到稳定骨结构、缓解疼痛和局部控制肿瘤。结语肺癌骨转移虽然骇人,但已有一套成熟的治疗路径,临床医生可以采用多样的治疗方法,“见招拆招”,打出“组合拳”,帮助有效地缓解骨痛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也期待更多治疗手段的出现,改善患者生存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zzstjy.com/ggxzyf/1281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 2014-2024
    今天是: